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家乡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小镇,小时候过年,总少不了一笼热气腾腾的馒头。这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更是承载着浓浓的乡情与年味。

    腊月里,家家户户开始准备蒸馒头,整个小镇,都弥漫着一股面粉的清香。

    蒸馒头是过年绝对的重头戏。腊月二十过后,家家户户都会挑个晴好的日子蒸馒头。我家一般都是傍晚八九点钟就开始劳作了,奶奶指挥爸爸和面,面粉要用温水调和,加入老面发酵。奶奶说,发面要讲究"三光":面光、手光、盆光。发面其实是很有传承技艺的,可惜小时候这样的事情我们小孩子是插不上手的,都是大人的事情。和好的面团盖上棉被,放在灶台边发酵。等到面团涨到差不多两倍大,散发出淡淡的酸香,就可以开始揉面了。此时一般都是凌晨三四点钟了。

    家里蒸馒头讲究"三白":皮白、馅白、底白。馅料有咸有甜,咸的是萝卜丝、青菜、肉末,甜的是豆沙、芝麻、枣泥之类的。奶奶最拿手的是萝卜丝馅,将白萝卜刨成细丝,挤干水分,拌入葱花、姜末、肉末,淋上香油,香气扑鼻。包馒头时,奶奶和爸爸妈妈的手特别巧,一捏一折,一个个圆润饱满的馒头就成型了。

   小时候蒸馒头,家里还是典型的灶头,将炉膛里的柴火烧的旺旺的,是我最为主要的工作之一(另外一项主要工作就是给馒头点红)。蒸馒头最热闹的是上笼的时候,灶膛里的柴火烧得正旺,大铁锅里的水咕嘟咕嘟冒着热气。奶奶将包好的馒头一个个摆进蒸笼,盖上笼盖。不一会儿,蒸汽就从笼缝里钻出来,带着面粉的香气弥漫整个厨房。我和妹妹是小孩子,就围在灶台边,眼巴巴地等着馒头出锅。奶奶说,蒸馒头要"一气呵成",中间不能掀盖,否则馒头会"塌气"。

  馒头出锅时,满屋都是热气。我和妹妹用筷子蘸上红曲粉,在每个馒头上点个红点,寓意着"鸿运当头"。刚出锅的馒头又白又胖,轻轻一按,立刻回弹。咬上一口,外皮松软,内馅鲜美。奶奶总会多蒸一些,送给邻居亲友,大家一起分享新年的喜悦。

   如今,早餐店里随时都能买到馒头,但我家过年依然保持着蒸馒头的传统。不过主角已经由已经过世的奶奶、爸爸,变成了妈妈和我。这不仅是对美食的追求,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每当看到蒸笼里升腾的热气,闻到面粉的清香,就会想起小时候奶奶和爸爸忙碌的身影,想起儿时过年的欢声笑语。这些浓重的年味,如同蒸笼里的馒头,温暖而实在,承载着对亲人的思念,对团圆的期盼。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14 个回复

倒序浏览
现在虽然生活方便了,随便哪家店都能买到馒头,但过年时那种从手艺到家人的情感传承,真的是市面上的馒头代替不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看着楼主的帖子,一家人在一起和面发面蒸馒头的画面感就出来了,弄弄的年味也出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时候我总是围着大人们,看着他们忙活,手上沾着面粉,那种年味是任何现代东西都替代不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我以前家里也经常用这种蒸笼,感觉比不锈钢的舒服太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那种不锈钢的这种蒸笼的话,好像没有以前的那种味道了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这样的味道也是挺不错的,还是希望能够去继续的这种年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确实是这样的,年复一年都是这样,那么这种味道是始终是不会改变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我记得我们家乡小时候从过年前几天就开始蒸包子了,而且也要给叔婶家里送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这个确实是非常不错的味道了,同时也让我们想到了自己家乡的小时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